矩形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矩形管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网通卫星通信借力转型二次创业

发布时间:2020-02-11 04:58:08 阅读: 来源:矩形管厂家

日前,位于北京沙河的卫星通信地面站迎来了其35周岁的生日,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新老卫星通信人共聚一堂,回顾和展望卫星通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红色电波传送“历史一握”

记者在纪念大会现场采访了多位当初参与卫星地面站建设的老通信人,他们都自豪地向记者表示,卫星地面站记载了新中国电信发展的历史。在30多年前国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他们用简陋的设备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架起了“红色电波”。当年负责国内站建设工程的翟卫平副站长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们是赶着四轮马车把现代化的设备运进机房的。

据悉,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诞生与两位外国首脑访华有直接关系。1972年,中国外交史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另一件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位外国要人访华期间,要进行电视新闻实况转播,而转播的任务就落在了当时的北京长途电信局身上。但对当时北京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水平而言,这简直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考虑到这样的现实,我国政府果断做出决定,由美国和日本分别在首都机场建立移动式卫星通信地面站。但由于在北京建立地面站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中国境内不允许由外国人使用他们的通信设备。为了既不损害中国主权,又可以满足通信需要,周恩来总理决定,由中国租用美国和日本的卫星通信地球站。于是,当时的北京长途电信局派出技术人员进驻在首都机场搭建的临时卫星地面站,代表中方行使主权。在此期间,技术人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对方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转播任务。

鉴于卫星通信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田中访华后,经国家批准,建在首都机场的地面站设备被正式引进,并担负起了国际通信业务。1972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有关部委的领导开始共同研究有关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建设和选址问题,并向周总理呈送了请示报告。很快,周总理就批准了该报告。紧接着,在北京当时荒凉的西北郊,出现了第一批卫星通信地面站的建设者,他们用原始的交通工具,将一口口“大锅”矗立起来。当北京1号和2号卫星通信地面站正式开通之时,这些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作为一个时代的奠基者,从此见证中国经济政治的变革与腾飞,见证中国卫星通信事业的光辉历程。

继往开来立新功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卫星通信事业到今天已经走过30余个春秋,今天的北京卫星地球站已是今非昔比。这里拥有强大的卫星通信地面系统,现在承载的业务主要有长途骨干网的国际、国内长话,视频与电视传输,数据和专线,其传输已全部采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卫星通信与陆地光缆、海底光缆等多种传输系统一起,构筑起了现代化的高速、立体、多路由的国际、国内通信网络。

国际站是我国三大国际出口站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国际出口电路、越洋电视传送业务。近年来,国际站还成功地完成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家领导人出访以及亚运会、奥运会等盛大体育赛事的电视传播。国内站则承担着国内和国际的固定与临时电视业务,利用数字宽带技术向全国传送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亚太卫星传送CETV电视节目,并保证在北京召开的国内外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电视广播节目的传输。

根据信息产业部制订的村通率目标,近年来,卫星通信局承担了北京、河北、四川、内蒙古等地的村通建设任务。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卫星通信局组织技术人员利用该局的VSAT宽带卫星业务平台开展村通试验站的建设工作,相继为密云、平谷、房山及河北、内蒙古、四川阿坝等偏远地区开通了卫星电话,并在北京密云小站开通了Internet电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信息通信条件。截至2006年9月,已完成了北京、四川、内蒙古、河北等地3000多个用户、700个小站的建设任务,全部实现村村通语音电话功能,得到了信息产业部领导的肯定。卫星通信局利用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VSAT卫星宽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村通工程建设中写下了新的篇章。

新技术助力转型

现在,一个大容量、全频段、多用户层次、高安全性的单向和双向的网通宽带综合业务平台已经建成。这是集语音、视频、数据、电视多种传输系统的高速、立体的国际国内通信网络。这个平台可以利用天、地结合的模式,发挥北京丰富的地面网络资源,确立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我们将用新的技术搭建新的平台,利用卫星通信开展更多的新业务,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手段,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新的效益。”北京网通常务副总经理韦海波在会议期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韦海波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卫星地面站有着荣耀的历史,而且在中国网通目前以及未来的大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指出,目前中国网通已经确立了宽带、奥运以及国际化三大转型战略,而卫星通信所具有的广播性、可移动性、灵活性的优势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卫星地面站每天通过印度洋、太平洋及亚太地区上空的11颗国际和区域通信卫星,构成了覆盖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星通信网络,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国内卫星通信枢纽之一,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地面站。同时作为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中国网通已经获得为奥运持权电视转播商提供传输服务的殊荣。中国网通将协助BOB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为持权主转播商和非持权转播商提供卫星通信和国际海缆资源。届时,北京奥运会盛况将通过近百路高清晰的电视转播,通过卫星传送到全国和全球各地。

相关链接

卫星地面站建设史

1973年7月4日,1号站正式投产,通过太平洋上空卫星开通国际业务。

1974年3月25日,2号站投产,通过印度洋上空卫星开通对欧洲、亚洲、非洲的国际电路。初期通信容量为132条话路和两条双向彩色电视电路。

1982年3月,3号站(国际站)正式投产。

1986年7月8日,4号站(国内站)开通,初步改善了北京和内地对边疆地区的通信条件,并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形成了初期SCPC国内卫星通信干线网和传送电视干线网,开始了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业务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1988年,5号站(国内站)开始建设。

1989年,大规模的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投产,承担国家教委两路电视发射业务和中央电视台两路电视发送业务。同年,国际卫星通信电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化过渡。

怎么样在香港成立公司

工作签证逾期

外国人来华签证代办